防治肺损伤相关的产品开发
项目概况
近年来,肺部疾病的人群日益增高,对于养肺护肺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多。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中药单体的创新治疗方案,旨在通过多靶点调控炎症、氧化应激及肺组织修复,弥补现有西医治疗(如糖皮质激素、机械通气)副作用大、疗效有限的不足。通过科学配比与工艺优化,形成标准化、可量产的复方制剂。其技术路线可能涵盖单体提取、药理验证及制剂开发,为中医药现代化治疗急重症提供了新范式。
应用前景
急性肺损伤及由其进展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ICU常见死因之一,全球年发病率超300万例,死亡率高达40%。现有治疗手段以支持疗法为主,缺乏特效药物。本项目的中药单体组合物凭借多机制协同作用,具备以下应用潜力:
(1)临床治疗领域:作为ALI/ARDS的辅助或替代治疗药物,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,降低感染风险及免疫抑制副作用。与机械通气、体外膜肺氧合(ECMO)联用,改善氧合指数,缩短ICU住院时间。
(2)公共卫生应急:适用于感染性ALI(如细菌性肺炎、COVID-19重症)、创伤性或中毒性肺损伤的紧急救治,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。
(3)慢病管理延伸:拓展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管理,延缓病情进展。
(4)政策与市场驱动:国家“中医药振兴发展”战略鼓励急重症中药创新研发,加速审批与医保纳入。全球呼吸系统药物市场预计2030年达450亿美元,安全高效的中药复方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技术特点
(1)科学组分设计: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,优选抗炎、抗氧化、促修复的中药单体。通过正交实验或均匀设计法确定各单体最佳比例,实现“抗炎-抗氧化-修复”三重协同。
(2)多维药效验证:通过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模型,证实组合物可降低IL-6、TNF-α等炎症因子释放;在小鼠ALI模型中,组合物使肺湿/干重比下降30%,病理切片显示肺泡渗出减少、结构完整性改善。
(3)制剂创新与稳定性:解决中药注射液稳定性难题,延长保质期至24个月,便于临床输注。开发吸入式干粉制剂,直接作用于肺泡,起效迅速且全身副作用小。
本项目构建了一种高效安全的中药单体复方技术体系,不仅为急性肺损伤治疗提供了创新方案,更推动了中医药在急重症领域的现代化突破。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该技术有望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补充,具备显著的临床价值与产业化前景。
申请和授权专利
授权专利:一种用于治疗、缓解或预防急性肺损伤的中药单体组合物、方法及应用,ZL 2023100245027。
联系人:刘振
联系电话:13820065957
邮箱地址:liuzhen5957@tust.edu.cn